第37章 昝村遐思(2 / 6)

弘未来人生 酉悦沐 3691 字 2024-09-26

州:州的职能在东汉末年有所增加,州牧(后为州牧)总领军政大全,实际行政职能增强,演变成地方军政长官。

郡:郡的职能在秦汉时期已经比较完善,主要负责地方行政管理,包括民政、司法等,郡守(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市长)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刺史与太守的职责分明体现了古代中国官僚体系的精心设计,旨在通过分工合作来优化国家治理。增设刺史职位的初衷在于通过监察来防止地方政府的腐败和分裂倾向,这一点在历史上多次被证明是有效的。刺史在汉代初期主要作为监察官,负责监督当地的行政和财务状况,其官职级别普遍高于太守。随着时间的发展,尤其在东汉末年,刺史的职能扩大,逐渐演变为拥有军政大权的州牧。

太守:太守是郡级的最高行政长官,直接负责郡内的民政、司法等行政管理事务。相对于刺史,太守的级别较低,但在地方行政系统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历史上的刘焉是东汉末年的宗室官员和军阀,他曾经历任多个职位,包括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以及太常等,最终成为益州牧。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刘焉被描述为幽州太守,这一设定主要是为了推动剧情的发展,特别是引出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的桃园结义故事。然而,这种描述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在汉代,州的行政长官称为刺史或州牧,而郡的行政长官才称为太守。由于幽州属于一级行政区划,其最高长官应为刺史或州牧,而非太守。

因此,“幽州太守”的称谓在官职上就是不正确的,这显然是罗贯中在创作《三国演义》时的虚构或误解。

此外,刘焉在提出扩大刺史职权的建议后,他本人并未前往南方的交州赴任,而是被朝廷任命为益州牧。这与《三国演义》中关于他在北方幽州任职的描述不符。实际上,当时担任与幽州相关职务的是另一汉室宗亲刘虞,他曾多次担任幽州刺史和幽州牧的职责。

刘焉在历史上扮演了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角色。他向汉灵帝提出实行“州牧制度”,这直接加剧了地方势力的割据现象。作为益州牧,刘焉面对当地豪族的强烈反抗,采取了极为严厉的镇压措施,包括屠杀王咸、李权等豪强以立威,这些行为虽然暂时稳固了他的统治,但也引发了进一步的反弹和造反。刘焉的政策和行动显示了他作为一个军阀的决断和残酷,同时也反映了他试图在乱世中保持自己权力的决心。

刘虞的情况则更为复杂。他是光武帝刘秀的长子刘强的直系后代,因此与东汉皇室的血缘关系非常近。在担任幽州牧期间,刘虞面临了诸多挑战,包括地方军阀公孙瓒的牵制以及汉献帝被劫至长安后的政治动荡。尽管在北方深得民心,但刘虞未能有效利用这一优势,最终死于公孙瓒之手。

刘焉和刘虞的故事不仅仅是两位政治家的兴衰史,更深刻地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的动荡和复杂性。通过分析他们的生涯可以看到,即使在拥有巨大权力和资源的情况下,个人的品质、决策和环境因素仍然对历史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刘备的发展离不开刘焉和刘虞,因为这块土地,就是刘备打游击的根据地。

刘虞担任幽州牧的时候,出自幽州的公孙瓒,成为前者的部下。

后来,这两人的矛盾彻底激化,刘虞于是率领大军讨伐公孙瓒。

最终,公孙瓒不仅取得了胜利,还成功俘获了刘虞,并以他的名义夺取幽州之地。在此基础上,公孙瓒在这一年杀害了刘虞。

公孙瓒杀刘虞,也想当皇帝,而袁绍手里的刘虞这张牌,彻底没有了,恼羞成怒,准备干掉相当皇帝的公孙瓒。

这种情况下,公孙瓒开始建易京楼。他为何要建易京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