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灶火鎏金与时代青睐(1 / 3)

1975年腊月廿三,鸿宾楼后厨的砖灶膛里跳动着金黄的火苗,何雨柱望着杨国涛匆匆赶来的身影,忽然想起前世在国营食堂时,领导们发现临时工擅自做菜时的雷霆之怒。他下意识攥紧围裙,却在触到口袋里的汉源花椒时冷静下来——这道菜,他用了李保国给的秘制豆瓣酱,火候拿捏得比往日任何一次练习都精准。

"老板,是我做的。"何雨柱往前半步,挡住正要开口的大师兄。杨国涛的目光在他脸上扫过,落在他胸前还沾着面粉的工牌上——那是上个月刚换的二灶胸牌,边缘还带着毛边。"你可知那是军管会的贵客?"杨国涛压低声音,袖口的盘扣蹭过何雨柱的肩膀,"要是出了差错......"

"杨老板,"何雨柱摸出裤兜里的菜谱,泛黄的纸页间飘出花椒香,"这道菜用的是李师傅教的手法,您要是信不过,我这就去跟客人解释。"杨国涛盯着他眼底的坚定,忽然想起三年前李保国刚来鸿宾楼时,也是这般不卑不亢的模样。他咬了咬牙:"跟我上去,要是办砸了......"

二楼包间的雕花木门打开时,张春明正在给王卫国讲成都街头的小吃摊。"......那时候一碗麻婆豆腐只要两分钱,用的是炭火小灶......"他忽然停住话头,目光落在何雨柱胸前的毛主席像章上——那枚像章的款式,和他在西南服务团时发的一模一样。

"这位是?"张春明放下筷子,语气里带着几分警惕。王卫国上下打量何雨柱,注意到他工装裤膝盖处的补丁——这年头,敢穿带补丁的衣服见军管会的人,要么是真傻,要么是真有底气。"回首长,"何雨柱挺直脊背,"我是后厨二灶何雨柱,这道麻婆豆腐是我做的。"

包间里瞬间静得能听见茶水冷却的声响。张春明的手指在桌沿敲了三下,何雨柱注意到他袖口露出的旧手表,表盘上的罗马数字磨损得几乎看不清。"小何师傅,"张春明开口,川音里带着北方官话的顿挫,"你这豆腐切得规整,可有什么讲究?"

"回首长的话,"何雨柱开启透视能力,清晰看见盘中豆腐的切面,"麻婆豆腐讲究'滚、烂、嫩、鲜',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既能让调料入味,又不容易碎。"他顿了顿,想起李保国教他的口诀,"下锅前用淡盐水焯过,水火相济,豆腐就有了筋骨。"

王卫国挑眉:"我吃着这花椒味格外醇厚,你用的是汉源花椒?"何雨柱心里一惊,这花椒是李保国私下给他的,连杨国涛都不知道。他决定实话实说:"是我师傅李保国李师傅给的,他说汉源花椒'麻不刺喉,香而持久',最适合做这道菜。"

张春明的神情忽然柔和下来,他摆了摆手让杨国涛出去,又指了指空椅子:"小何师傅,坐。"何雨柱犹豫片刻,终究是在那个年代对军人的敬畏驱使下,半坐在椅子边缘。"你师傅是不是在成都陈麻婆豆腐馆当过学徒?"张春明从兜里掏出烟盒,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大前门","他炒豆瓣酱时,是不是习惯加半勺酒酿?"

何雨柱猛地抬头,想起李保国教他炒酱时,确实让他偷偷加过自制的醪糟。"首长怎么知道?"张春明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一道沟壑:"我和你师傅是旧识,四九年进成都时,我们在陈麻婆豆腐馆吃过饭,那时候他还跟着师傅打下手呢。"

这话如同在包间里投下一枚炸雷。王卫国震惊地看向张春明,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平时严肃得近乎古板的搭档,居然还有这层渊源。何雨柱则是想起李保国后颈的烫伤——那是在陈麻婆豆腐馆学徒时,被热油溅的。"首长,"他忍不住问,"您认识我师傅?"

张春明点点头,夹着烟的手指在空中画了个圈:"当年西南服务团入城,陈麻婆豆腐馆给我们做过劳军饭,你师傅当时非要给我们演示炒豆瓣,结果把锅烧糊了。"他忽然笑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