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参见殿下。”
看见他,靖峥根本不慌,站起身走出来,低头老老实实的行了个臣子礼,下一秒便恢复了吊儿郎当的神态模样。
他们很熟。
八年半以前,大病初愈的少年太子主动请辞前往疆域镇退北辰,带着可怜的三千锐兵,长途跋涉,一路途遇多方刺客,万里颠簸掩藏,最后抵达疆域的却堪堪仅剩他一人。
足以看出这趟疆域之行有多狼狈艰险,前有敌国刺客企图取下南陵太子首级振奋军心,暗有他国细作搅乱局势浑水摸鱼,后有南陵皇子为下任储君之位明争暗斗自相残杀。
那时,朝堂一分四党,大皇子夙恒,三皇子夙睿,五皇子夙玦,以及皇帝党,整个金陵城都毫无太子的容身之处。
唯有远离硝烟之地才能换得一丝喘息求生的机会。
而在疆域长大有着骁勇善战野马之称的少年靖峥,根本看不上这位病殃殃的少年太子能镇退北辰,别说领兵上战场了,给一匹小马驹让他驯服恐怕都会摔下来被马蹄踩死。
想来朝堂之上的众多人亦是这么认为。
所以桀骜难驯的少年靖峥没少明着给他难堪和下马威。
疆域离金陵皇城有着万里的距离,太子孤立无援。
且多年来镇守疆境的几十万士兵只认人不认兵符,何况是年纪小的太子,恐怕圣上亲临也不一定能令所有士兵信服。
然而一直在皇城安富尊荣的病殃太子竟做到了。
他未上战场却战术多样。
其智慧与谋略乃致胜关键,所有人都看轻了他,小小年纪即便不上战场也能巧用战术出奇制胜。
短短两年时间。
不仅让北辰敌军多次陷入绝境。
还将其他坐山观虎斗的东阳国与西蛮国拖下水。
后来,假借一招祸水东引,调虎离山迫使敌军中计借刀杀人,又趁着纷争大乱之势险而走险的全身抽离。
让敌国措手不及的同时还协助圣上铲除了不少细作。
此番行为。
南陵太子的名声传到了四国许多人的耳朵里。
所有人都开始注意起了这位儿时丧了母的病殃太子。
少年太子也成为了南陵明面上的活靶子。
处境危机重重不说,随时随地要应对四面八方的刺杀。
彼时,四国的水已经被搅浑,各国腹背受敌,皆是不敢轻举妄动肆意出兵,最终,南陵与北辰暂时议和各退一步,南陵二公主夙珍月封为定国公主远嫁北辰丞相之子为正妃。
当尘埃落定,所有人都对病殃太子重新刮目相看时。
南陵太子在刺客追击途中掉落山崖消失了。
原是金蝉脱壳来瞒天过海使得多方势力放松警惕。
再归来,四国战乱,边境百姓叫苦不迭。
太子则亲自率兵大杀四方,战东阳,征西蛮,平叛乱,破山河,扩领土,其杀伐果断的战略计谋,打的敌军节节败退仓惶退兵书信求和,为百姓赢得几年短暂的和平盛世。
此后,大获全胜的太子殿下名声大噪,凯旋回归皇城以后得圣上器重,其却不骄不躁还处处忧心百姓,短短休息几日,便主动请旨马不停蹄地一路南下亲临民间暗访除恶。
抓贪官,察民情,献政策,体恤难民,修水渠,灭山匪等等一系列为国为民的行为,短短一年就拢了众多民心。
太子之位不负众望。
亦是百姓眼里当之无愧的储君。
其声望令其他皇子忌惮,南陵皇朝势力重新洗牌,夙墨渊三个字成为了许多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夺储之战一触即发,各皇子的矛盾愈发激化,金陵城都内各方形势险峻,几位皇子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