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真被张宁猜中了。 杨士奇得知张勇回京当晚便想请杨荣过府拜访,谁知却接到张勇的请柬,请柬上写明于三天后大宴宾客,庆贺张宁封爵。他便改变主意,决定到时邀杨荣一块儿过来,敲定亲事。 张勇之所以会派人送请柬给他,也是因为有说亲的由头在里边,要不然他一个伯爵、副总兵,怎么会给当朝首辅送请柬? 杨荣也收到,他是媒人,也在必请之例。 老仆久为门子,最懂迎来送往这些事。大门口站满了人,都是四品以下的官员,哪能让双杨和他们混在一起?一边让小厮飞奔入内通报,一边为两人带路,引两人往大堂来。 张宁走到半路便遇上他们。 老仆自行到大门迎客,张宁和两人边走边聊,一起去了书房,路上遇到仆役,让他请张勇来书房。 大堂上的官员听说杨士奇和杨荣亲自到来,再次震撼,待得有人提及两家正在议亲,又恍然。不知谁小声嘀咕“有个出色儿子就是好啊。” 连首辅这样的人家都上赶着结亲。 不知谁说了一句“首辅算什么,张大人极有可能成为郡马呢。” “什么?” “不是说郑王瞧不上张大人吗?怎么可能结为亲家?” “你说的是老黄历了,那是张大人未曾发迹时,如今张大人炙手可热,谁不想有这样一个乘龙快婿?” “不知张大人会选谁?” 大堂上议论纷纷,书房里,张宁和杨士奇、杨荣分宾主而坐,小厮上了茶,张勇也赶到了。三人重新见了礼,张宁退到末座。 “伯爷在大同苦守,可真是劳苦功高。”杨士奇笑着奉承了一句。 张勇同样笑道“当年幸亏老大人提议,末将才有去大同的机会,这份恩情,末将可一直铭记在心。” 听说本来要派顾兴祖去,后来还是杨士奇觉得张勇更合适一些。后来顾兴祖上下活动,终于谋了神枪营指挥使一职,这是后话。 杨士奇笑道“些些小事,何须挂齿?”心里却暗呼侥幸,要是当年阻拦,孙女的亲事一定想都不用想了。 杨容儿对张宁十分动心,对这门亲事十分满意。 张勇转头对张宁道“当年你还小,为父为谋一份差事四处奔走,最后还是首辅大人慧识人,向陛下举荐了为父。” 其实就是在大同有副总兵的缺时,在条陈上写上张勇的名字。这还是四五年前的事,朱祁镇还小,国家大事全由三杨和太皇太后拿主意,杨士奇觉得张勇合适,他哪会有异议?于是张勇去了大同,一呆就是四五年。 你就没考虑过孩子的教养问题吗?张宁在心里吐槽完,向杨士奇道谢“多谢大人。” “不用客气。”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杨荣笑道“你们俩就要成为亲家了,这么一点小事确实没必要再提。伯爷,张大人已经和你说过了吧?老夫可是借了你的名义,向东里提亲,东里也答应了。” 要是张勇反悔,他岂不是成了笑话?当媒人,也担着责任不是。 张勇起身正正衣帽,杨士里和杨荣不知他要干什么,就见他郑重向杨荣行了一礼“多谢阁老大人成全,末将这里谢过。” 阁老为媒,这规格很高了。 杨荣抚须笑道“老夫这就放心了。你远在大同,书信来往不便,老夫虽征得张大人同意,却有擅自作主之嫌。说实话,老夫可是担心得紧。” 担心什么,那就不用说了。 张勇道“末将接到首辅大人的亲笔信,即刻回书答应这门亲事,只是一时没有合适的媒人人选,要不然早就请媒过门提亲了。阁老大人仗义,可是成全了末将了。” 他以为和杨士奇书信里说妥就行,压根就没想过媒人的事,哪里想到杨士奇让杨荣出面当媒人呢? “看来我抢到美差了。”杨荣笑得极早畅快,道“能给杨大人当媒人,老夫很荣幸啊。” 杨士奇笑道“那是自然。” 有张勇这话,亲事总算真正敲定下来了。事实上,两人通了书信,也可以算定下了,只是杨士奇不肯让孙女受半点委屈,才要求走完流程。 张勇转头笑斥张宁道“傻小子,还不上前见过岳祖父?” 杨士奇抚须微笑,一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