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灭吴之思(1 / 2)

大业五年正月初一——

洛阳城笼罩在冬日清晨的薄雾中。太极殿外的青石板上,文武百官早已列队等候。三公九卿们不时搓着冻僵的手指,呼出的白气在寒风中迅速消散。

"陛下驾到——"

随着太监尖细的嗓音,魏国皇帝曹璟身着十二章纹冕服,缓步登上龙阶。他的脚步很轻,却在寂静的大殿中格外清晰。年轻的帝王在龙椅上坐定,目光扫过殿中群臣,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鎏金扶手。

"今日是元正大朝,诸位爱卿可有要事启奏?"

话音刚落,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禁军统领程武快步进殿,黑色甲胄上还带着晨露的湿气。

"陛下,江东八百里加急!"

曹璟眉头微蹙,接过密信时指尖传来羊皮纸特有的粗糙触感。当他看清内容时,嘴角忽然扬起一抹冷笑,眼角细纹中藏着说不出的复杂情绪。

侍立在侧的尚书令夏侯玄敏锐地注意到皇帝神色变化。这位年近五旬的老臣轻抚胡须,低声问道:"陛下,可是江东有变?"

"孙皓登基了。"曹璟将密信递过去,声音里带着几分玩味,"更精彩的是,我们那位司马仲达的好儿子,现在已经贵为吴国丞相了。”

夏侯玄接过密信的手微微发抖。羊皮纸上寥寥数语,却让他后背沁出冷汗。他早知司马师在吴国经营多年,却没想到竟能趁着孙休新丧之际,一举掌控朝政。

正当老尚书思绪万千时,皇帝突然提高声音:"传钟会、贾充、桓范即刻入宫议事!"

不过半个时辰,三人匆匆赶到。走在最前的钟会一袭紫袍,腰间玉带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这位三十出头的门下侍中行礼时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陛下紧急召见,可是为东吴之事?"

曹璟目光如炬,盯着钟会那张俊朗的面容:"士季倒是心急。不错,司马师已掌控吴国大权,若再给他时间整顿..."皇帝的手指重重敲在扶手上,"那个苟延残喘的吴国恐怕真要死而复生。"

钟会眼中精光一闪,立即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臣早有准备。"他展开竹简时,绢布与玉轴相碰发出清脆声响,"这十余种进军方案,请陛下过目。"

站在一旁的贾充见状,脸色瞬间阴沉。这个年过四旬的老臣暗自咬牙,宽大袖袍中的手指攥得发白。他轻咳一声,声音却比往常尖利了几分:"陛下,伐吴事关国运,还需从长计议。"

"哦?"曹璟似笑非笑地转向贾充,"公闾有何高见?"

贾充一时语塞,额头渗出细汗。正当他绞尽脑汁时,钟会已朗声道:"陛下请看臣这第一策..."年轻将领的手指在地图上划出一道弧线,"当以水军为主力..."

夏侯玄站在龙椅侧后方,看着钟会滔滔不绝的模样,心中百味杂陈。作为看着这些年轻人长大的老臣,他既欣赏钟会的才华,又担忧其锋芒太露。当听到"可先取武昌,断吴军退路"时,老尚书不自觉地摇了摇头。

突然,殿外又传来急促脚步声。侍卫跪地呈上急报:"交趾造反,太守被杀!"

殿内顿时一片哗然。曹璟拍案而起,案上茶盏被震得叮当作响:"有了!士季,就用你最后一策,三路伐吴!"

钟会眼中闪过一丝得意,躬身时玉冠上的明珠轻轻晃动:"臣建议西路以霍弋为主帅..."他每说一个名字,就在地图上重重一点,"中路请陛下亲征,臣愿为军师...东路以胡遵为帅..."

贾充听到自己被排除在外,脸色由青转白。他偷眼看向皇帝,发现曹璟正专注地盯着地图,只得将满腹怨气咽下。宽袖中的指甲早已掐入掌心,却浑然不觉疼痛。

夏侯玄将一切尽收眼底。这位历经三朝的老臣上前一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