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论功行赏。(3 / 4)

世子傲娇我作妖 羽且 9317 字 2020-03-09

于允文太滑头,对谁都不说实话;王嗣同是对谁都不说假话。

聪明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返璞归真,老实做人。

赵瑗还有个小心思,他想让世人瞧瞧,这么丑的人,都让他当大官了。你只要有才能,管你是老鼠还是猫,赶快来为国家效力吧,皇帝陛下敞开宽大的胸怀欢迎你。

第二个极力推荐王嗣同的人是魏国公。

魏国公也是个老滑头,把抗敌之功全部推给了王嗣同,说他有不世之才云云。

魏国公知道,皇帝不会给他封王,也不会封三公。他现在是从一品,级别上是没法往上封了,混到他这个位置钱财也不稀罕。不如卖个人情给别人,给自家留条后路。

身处高位之人,朝中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知晓。王嗣同是由新皇帝一手提拔的新贵,又是王太傅的亲孙子,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魏国公还有个私心,准备等过段时间,大局稳定了,请皇帝赐婚,把他的孙女配给王嗣同。他孙女曾经是二皇子的皇子妃人选之一呢。魏国公有点庆幸,幸亏没被当初的皇帝挑中啊,皇子妃跟重臣之妻相比,可是差远了。

看看原来秦太师的夫人王氏就知道了,那是无庸置疑的众夫人之首。

对于男人来讲,长相都是次要的,不是吗?

第八个名字是荣国公。

这封赏也很特殊,荣国公到了汴梁就交了兵权,说是年纪大了,时常办糊涂事,要在家里好好调养调养。不要官,又主动交出兵权,赏什么好呢?

赵瑗说“让他百年之后,配享太庙吧。”

太上皇准了。

没开朝会时,荣国公就得了消息,感动得伏地大哭,再三说,一定会教导他三个儿子,好好为国尽忠。

赵瑗是有私心的,荣国公是慕容旋的亲舅父,又跟他那个讨人厌的岳丈关系不错。将来见到岳丈好说话,而且怎么说都想好了看在他是舅父的面子上,才让他入太庙的。

假装不知道慕容谨和慕容谨是同父异母。

第九个名字是赵琤,也就是二皇子赵渠的亲生父亲,封了从二品的殿前都指挥使。原来是从四品的副都指挥使。

太上皇私下里曾对赵瑗说“你若是信不过他,正好借这个机会,封个三品的怀化大将军,调往边疆。”

赵瑗说“我了解赵琤,封赏只会令他更忠心,更何况将来有王嗣同牵制着王家。将来二哥的人即使有人有别的想法,王家也不会支持。”

再过几年,他是想让王嗣同当丞相的。丞相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位置,干嘛还要费心的另支持他人。

哪个人封什么职位,在没宣旨前,别人不知道,本人知道,提前会知会本人一声嘛,免得谁万一有什么反对的意见。

赵琤知道新皇帝封他为殿前都指挥使,统辖整个的羽林军时,当时他想的是,他亲生儿子若有一天生出反心,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站到赵瑗这一边。

士为知已者死,别人把身家性命都交到他手里了,怎么也不会辜负别人的信任。

这个封赏,赵瑗也存了私心,他想让众臣看到他的大度,以及用人不疑的作风。赵渠若是有一天,生出了反心,将会遭到世人和后人唾骂的。

第十个封赏是二皇子赵渠。

现在皇帝是他大哥,皇子这个称呼肯定是不能用了。封信王,加封太子少师。这两个职位都是正一品。

在这大喜的日子里,赵渠却极是悲痛,因为他八个月大的儿子,在来汴梁的途中,生病夭折了。也正是这个原因,加封他为太子少师。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赵瑗劝他说“我的儿子就是你的儿子。”

第十一个人是赵伯圭,封了应天